位于福建宁德市寿宁县西北部的托溪乡,曾因出产“寿宁红”石板材而闻名。然而,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四处兴建的石板材厂的生产污水乱排,使境内溪流成了“红河谷”。当地民众怨声四起,投诉不断。如今,曾经的“红河谷”已悄然变脸,托溪乡重现绿水青山。
“寿宁红”远名扬,清溪却变“红河谷”
托溪乡位于寿宁县西北部,境内花岗岩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储量大、色质好、品种多”等特点,所产的“寿宁红”系列板材,倍受海内外客商青睐。“寿宁红”的好效益,吸引越来越多人投入这一行。
2006年以来,托溪、溪洲、际头、外洋、溪坪等沿溪村庄陆续建起了30家大小不一的石板材厂,还有三家公司在溪洲、渺洋等三处矿山开采花岗岩矿,供应境内外石板材厂家。这些石板材厂大多临水而建。刚开始,这些厂家生产的污水随意排放溪河中,导致溪流变成暗红的“红河谷”。后经过群众举报,政府派出专人强硬监管,相关石板材加工厂建起沉淀池,并规定了统一排污时间。
然而,即便政府专人监管,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一些工厂仍向河里偷排废水,“红河谷”的污染状况还是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加工企业占地狭小,其生产的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在工厂旁的道路边、河边,废渣则倾倒入河中,造成河床高耸,给排洪泄洪造成较大压力。
托溪乡纪委书记吴增荣感叹道,全县60%的板材企业都在托溪,虽经政府多次采取强制措施清理乱堆乱放等问题,但这些企业生产加工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还是对托溪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托溪从2006年以来连续11年被宁德市环保局列为环保单列乡镇。
刚柔相济来整治,“红河谷”悄然变脸
2010年,为了更好地治理石材加工污染,寿宁县委、政府按照“零排放”“循环利用”的标准,在清源镇日洋浦村外建设占地745.1亩的石材集中加工区。但因动迁成本较高,尽管托溪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商讨搬迁事宜,大部分厂家还是不愿意搬迁。
在此情况下,寿宁县委、县政府先后1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常务会议研究讨论托溪板材整治问题,一致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唯有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即将各石板材厂拆除,将矿山关闭。
托溪乡乡长郭尧雄表示,乡里设立了整治思想攻坚组、宣传报道组、关闭整治组、后勤保障组,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纪委全程监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然而,托溪乡的石材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且属家庭经营模式,个别企业还是近年刚从他人处转手而来,投入资金还未回收。也因此,业主不理解、不买账、负面情绪高,治理一度陷入僵局。
吴增荣称,乡纪委主动找到石板材厂的党员业主,动员他们起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石板材企业拆除。
随着全乡上下的持续努力,托溪境内三处矿山依法关停,加工企业也陆续签定关停协议。截至2017年底,全乡29家石材厂已全部关停,其设备基座由政府部门进行毁坏性拆除,并发放补助款430万元人民币。
2018年1月21日,不愿拆除的最后一家石材厂也由政府部门强制性拆除。没了污染源,“红河谷”悄然变脸,托溪重现清粼粼的河水。
1、凡本网注明"来源:石材宝或福建石业或scbston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scbstone.com。
2、本文章内容(含图片或视频及音频)由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行业资讯,不涉及盈利问题,版权或图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为非盈利平台,如有涉及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