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福建漳浦县矿山非法开采猖獗,“化妆式”矿山修复,“牛奶河石粉山”在骗谁?!
在遭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后,福建漳州漳浦县人民政府官网近日刊文称,目前,该县无证矿山和非法砂场已全面关停,查获涉案车辆129辆,刑事立案7起、拘留21人,党纪立案3人;持证矿山和合法砂场也在加快整改,共完成复绿复垦近1600多亩。
“漳浦县将用三个月的时间持续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确保全县矿山和违法采砂洗砂场100%复垦复绿到位。”该文称。
图1 长桥镇东方场三层岭采石有限公司跨越矿区开采周边大片“挂白”(红色框内为批复的合法矿区)
图2 盗采矿区用绿网遮挡开采区域及临时工棚,躲避卫星监控
图3 蔡坑水库沦为“牛奶湖
图4 矿山开采导致大面积山体和植被破坏
此前1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又一环保领域虚假整改典型案例。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漳浦县存在非法开采活动猖獗、生态恢复治理不力、虚假整改问题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等主要问题。
据通报,督察发现,浦县现有持证饰面石材矿山15家,其中14家越界非法开采。其中,2014年以来,漳浦县某某石材有限公司在赤岭乡蔡坑矿区长期非法开采,造成大面积山体、植被破坏,下游蔡坑水库沦为“牛奶湖”。经漳浦县初步调查,破坏商品林达到201亩,越界开采矿产品评估价值约8200万元。
图5 在督察组检查前突击复绿
图6 盆栽苗木直接摆放在厂区道路
图7 漳浦绿地建材贸易有限公司在混凝土上铺设草皮
值得一提的是,通报提及,漳浦蔡坑矿区、长桥矿区生态破坏严重,在督察组进驻后,当地政府紧急要求矿主复绿,企业将大量盆栽苗木简单覆土,甚至直接摆放在场地,搞“盆栽式复绿”。
“层层监督、次次通报就是不见落实,整改要求始终停留在纸面,非法采矿导致的严重生态破坏长期得不到解决,违法时间之长、破坏程度之大,实属罕见。”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称。
据漳浦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号“漳浦县融媒体中心”8月19日消息,漳浦县遭到公开点名后,8月19日上午,漳浦县委书记戴平忠带队到长桥镇开展矿山整治现场办公。另在19日下午,戴平忠主持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全县矿产资源整治落实工作做进一步部署。
会上,该县县长黄庆华表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根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问题,对辖区内183个矿点、104个违法洗砂场和105家石板材加工厂再次摸排、全面摸底,建立问题清单。“针对通报突出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做到‘两断三清’,立即无条件整改到位;对全县所有矿山立即关停!对全县其他石板材加工厂一律断水断电、停业整顿!对全县所有的无证采砂洗砂场全部取缔!
事件回顾
2019年7月25日至29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督察发现,漳浦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长期不作为、慢作为,石材矿山非法开采问题突出,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区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整改不力,监管失职
漳浦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非法开采活动猖獗。督察发现,2014年以来,漳浦县意发石材有限公司在赤岭乡蔡坑矿区长期非法开采,造成大面积山体、植被破坏,下游蔡坑水库沦为“牛奶湖”。经漳浦县初步调查,破坏商品林达到201亩,越界开采矿产品评估价值约8200万元。2015年以来,漳浦县长桥镇东方场三层岭采石有限公司长期盗采临近山体,为了逃避卫星监控,用绿网遮挡开采区域及临时工棚。
经督察组进一步调查发现,漳浦县现有持证饰面石材矿山15家,其中14家越界非法开采。2015年至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共向福建省下发450个疑似违法矿产图斑,经各地核查,实际违法图斑共计284个,其中漳浦县31个,占福建全省违法图斑总数的10.9%,大部分属于无证开采。2018年10月,原漳浦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对183个疑似废弃矿山图斑进行调查核实,发现违法开采矿山98个,破坏面积达9656亩。
漳浦县自然资源部门和一些乡镇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责任不落实,工作敷衍应付,甚至假装整改。督察发现,漳浦县所有持证在采石材矿山均未落实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周边均存在大片“挂白”现象,“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形同虚设。漳浦全县矿山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面积达10180亩,但漳浦县制定的《废弃矿山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仅对位于“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5个破坏区域制定治理方案,其中2018-2020年仅安排1个治理项目,治理面积仅122.25亩。
漳浦绿地建材贸易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在绥安镇违法开山采砂,数百亩山体、林地遭到严重破坏,长期无人过问,2019年7月19日,督察组检查当天,该砂场在既没有拆除设备,也未对场地进行覆土的情况下,直接在砂石、混凝土地面上铺设草皮,应付了事。现场检查时,多数草皮已经枯死。
漳浦县目前共有石材加工企业105家,分布在6个工业集中区。漳浦县赤湖镇洋坪岭村石材加工集中区有饰面石材加工企业50家,第一轮督察期间,群众投诉该区域企业污染环境,但地方调查称群众举报不实,未发现污水外排,无组织排放也未发现超标。此次督察发现,多家企业生产废水直接外排,形成多个“牛奶塘”;厂区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生产过程中石粉违法倾倒在周边农田和树林间。第一轮督察期间群众投诉赤土乡十几家板材厂将石粉倾倒在两个鱼塘内,污染水体和耕地,当地多部门现场联合调查后,不仅没有要求企业将违法填埋物依法处置,反而直接覆土掩埋,敷衍了事。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后,福建省整改方案再次明确要求,2017年7月,因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不到位,漳浦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被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约谈。2017年8月以来,原省国土厅及现自然资源厅多次对漳浦县进行检查和通报,并将漳浦县列为无证非法采矿的重点打击区域。2018年3月和2019年4月,因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不力,漳州市对漳浦县人民政府两次通报。但层层监督、次次通报就是不见落实,整改要求始终停留在纸面,非法采矿导致的严重生态破坏长期得不到解决,违法时间之长、破坏程度之大,实属罕见。
原因分析
漳浦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政治站位不高,主体责任严重缺失,对辖区内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阳奉阴违,甚至突击整改、假装整改。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漠然视之,敷衍塞责。
漳州市党委、政府作为本辖区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对石材矿山和石材加工行业整改工作重视不够,部署不到位,检查督促不力。
福建省相关部门对全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掌握不全面,对突出问题推动解决不力。
针对上述问题,督察组将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并要求地方依法依规依纪处理、问责到位。
(来源:澎湃新闻、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石材宝或福建石业或scbston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scbstone.com。
2、本文章内容(含图片或视频及音频)由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行业资讯,不涉及盈利问题,版权或图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为非盈利平台,如有涉及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系我们。